2025-06-17 15:25:47
来源:水母网
2025年6月,两幅质朴画面引发大量关注:高考结束的广西灌阳女孩刘燕,用磨得发亮的扁担为母亲分担行李;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以一贯朴素形象开通社交平台账号。然而,纯粹迅速沦为猎物——“@扁担女孩刘燕”冒牌账号收割4万粉丝,“韦神严选”等仿冒账号如毒菇般疯长,真相在流量绞杀中率先牺牲。
一、谣言的双生毒藤:造神与身份窃取
刘燕肩上扁担承载的亲情与担当,被仿冒账号异化为吸金工具;韦东奕的纯粹与才华,则被“流量滤镜”扭曲为“一晚解决6个博士难题”等神化谣言。那些披着“正能量”外衣的叙事,实为对真实价值的亵渎。
虚假账号与“正能量谣言”,实为寄生在真实之上的双生毒藤:前者粗暴地窃取普通人的人生切片,后者则精巧地异化精英的精神价值。讽刺的是,当刘燕澄清“从未注册任何账号”时,冒名账号已卷走流量,留下4万被愚弄的粉丝与普通人被碾碎的尊严。
二、辟谣体系的现实困境:跑不赢的赛跑
面对刘燕和韦东奕双线并发的冒用狂潮,各方的应对显得力不从心。当前辟谣体系面临三重断层:
时效断层:平台封禁仿冒账号的速度远落后于造假速度。韦东奕视频引爆关注后,仿冒账号甚至以每分钟数个的速度增长。
效力断层:韦东奕亲属“请勿打扰”的声明淹没于“求韦神保佑”的喧嚣;刘燕的辟谣阅读量竟不足仿冒视频的1/20——当事人的声音被流量巨浪所吞噬。
法律断层:多数仿冒行为游走在违法边缘却难以立案,网信部门“清朗”行动面临执行困境。
三、构筑守护真实的防线:让纯粹回归本位
终结“谁红蹭谁”的闹剧,需要重构平台、政府、网民多方共治的责任链条。
平台需从“事后封堵”转向“事前熔断”。利用实时热点监测、人脸声纹比对、内容溯源等技术,对突发事件的热点关键词用于新账号时,自动触发高强度真实性验证。
在监管上,网信部门应建立跨平台仿冒黑名单库及协查通道;公安机关需深挖背后产业链。司法需清晰界定“冒用身份”的法律边界,即使发布“励志”内容,冒用行为本身已涉侵权甚至欺诈。
而作为普通网友,我们更应该停止将韦东奕异化为“电子香炉”许愿,克制对刘燕的过度“关怀”。我们应该懂得:真正的敬佩是保持距离的尊重与祝福。
韦东奕的黑板不需要“神迹”注解,刘燕的扁担从不需要虚假代言。治理的终极目标,是让专注者凝视宇宙奥秘,让负重者挑起人生行囊。唯有辟谣体系跑赢谣言生产线,让每个热搜不再是谣言狂欢节,才能在流量废墟中重建真实的尊严。(作者 王嘉瑜)
编辑:张秀秀
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:0535-6631311